展覽名稱:“拆掉那堵墻” —— 沈陽天地當代藝術現場展
主辦單位:香港瑞安房地產有限公司
承辦單位:重慶八零雕塑藝術有限公司 / 劉佳藝術工作室
策 展 人:王 林
展覽時間:2014.7.25-9.25
展覽地點:沈陽市皇姑區北陵大街17號沈陽天地
承辦范圍:沈陽天地廣場主體雕塑整體設計及制作安裝;展覽整體策劃、包裝及營銷;藝術家參展接待及相關活動;展覽布展及撤展。
“拆掉那堵墻” —— 沈陽天地當代藝術現場展宣傳海報之一
沈陽天地廣場主體雕塑
參展藝術家及嘉賓合影
參展藝術家作品(排名不分先后)
梁明玉
《紅星毛澤東》,時裝表演作品
霍波洋
《肖像》,雕塑
常徐功
《繡像》系列,布上刺繡
藝術團隊根據畫作絲線刺繡的特點,將其融入商場的花草墻中,繡線的花色與花草的掩映相得益彰。
王易罡
《這不是中國山水》系列,油畫
李占洋
《大寶麗》,雕塑
藝術團隊選擇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大花布對雕塑的展臺進行裝飾,花布與雕塑的主色調相互呼應,富有濃郁艷麗的市井氣息。
唐勇
《虛幻之城》,裝置
藝術家的作品由多塊經熱切割成型的泡沫組成。展覽結束時,每一塊泡沫都送給了參與活動的觀眾,賦予了裝置更多的趣味和生命力。
馬軍
《瓷書》,雕塑
《瓷車》,雕塑
殷小烽
《行者》,影像
觀眾正在觀看影像作品
朱尚熹
《三角體變奏》系列,雕塑
鮑海寧
《欲 —— “松”》,雕塑
李綱
《轉移》,現場裝置
藝術家使用宣紙對沈陽天地室內廣場雕塑進行包裹,并邀請觀眾在雕塑上用水墨進行自由創作。
藝術家進行現場創作,使用沾水的宣紙,對原有的銅雕塑進行包裹。
《轉移》,裝置夜間燈光效果
觀眾正在裝置表面的宣紙上進行即興的水墨創作。
李孝萱
《大客車》- 局部,水墨轉噴繪
藝術團隊選取藝術家畫作的局部,使用噴繪技術將其印制在單透墻貼上,將沈陽天地原有的觀光電梯整體包裹和覆蓋。
由于單透墻貼的應用,電梯外的觀眾可以觀看到巨幅的畫作,而畫作的覆蓋卻并不影響電梯內的視野和光線。
孫國娟
《當甜蜜已成往事》,裝置
劉佳
《謐》,雕塑
劉佳
《等待》,雕塑(長期安放)
藝術家將雕塑的底座延長,成為可供觀眾休息的座椅,雕塑憨態可掬的造型吸引眾多民眾駐足觀賞,成為他們自拍合影的對象。
楊納
個人作品綜合燈光裝置(長期安放)
藝術團隊選取藝術家的十幾件作品,截取其中的細節,使用噴繪技術制作成燈箱,安裝于沈陽天地負一樓圖書館的空白墻體處。
通過這種組合方式,使得藝術家的作品呈現豐富的視覺效果,也與周邊的環境達到了完美的契合。
《飄》,雕塑
郝巍
《被切下的》系列,雕塑
惠欣
《早上好》,油畫
觀眾在畫作前拍照留念
高瑀
《面壁畫》,墻面繪畫(長期安放)
藝術家進行現場創作
熊宇
《新世界E》,墻面貼紙
藝術團隊根據藝術家畫作,選取局部制作成墻貼,貼于沈陽天地負一樓尚未開張的店鋪玻璃墻面。
使畫作得以360度的全方位呈現,也對周邊環境起到了巧妙的對比色裝飾效果。
熊莉鈞
《從北京到上?!?,油畫
廖文超
《民生關鍵詞》,噴繪編織
藝術家將時下流行詞匯進行視覺創作,噴繪到畫布上,再將畫布剪碎進行編織,呈現特殊而復雜的視覺效果。
藝術團隊將其作品懸掛在沈陽天地內的玻璃吊頂上,使周邊用餐、喝茶的觀眾在觀賞作品時能會心一笑。
程濤、謝闊、張翔
現場互動影像裝置
影像方案圖
現場觀眾與影像裝置作品互動,裝置使用動作捕捉器捕捉人的行為動態,并同步投射到大屏幕上。
孫璽婷
《追憶》,互動裝置
作品由一輛自行車的后半部與一個可旋轉的大齒輪組成,當人踩動自行車踏板時,齒輪會同步運動,兔子和小女孩雕塑會在齒輪軌道上轉動。
孫明海
《靜物》,互動裝置
藝術家通過感應捕捉技術,使用LED燈制作物體的外輪廓,當有觀眾經過作品時,內置的發光條就會自動旋轉,視覺殘留使得動態的旋轉形成一個發光的物體輪廓。
“拆掉那堵墻” —— 沈陽天地當代藝術現場展開幕儀式
-- END --
Copyright ? 2017 重慶八零雕塑藝術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備案號:渝ICP備12000900號-2